欢迎您登陆
乳山市人民法院乳山法院信息
第9期
乳山市人民法院 二○二四年五月
乳山法院成立环境资源保护
(巡回)服务站护航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2024年5月11日,乳山法院在下石硼村正式挂牌成立环境资源保护(巡回)服务站,并为南泓北村牡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大乳山、潮汐湖湿地公园的服务站进行了授牌。
近年来,乳山法院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动将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置于全市大局中谋划,充分发挥司法职能,围绕生态修复、能源转型、产业升级等重点工作,构建多彩环资保护体系,以法治力量努力为威海绿色发展打造坚实的法治屏障。
一是升级“行政+民刑”集中审理,促进绿色发展。在威海全市率先报请编办批准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打造环境资源案件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三合一”集中审理模式,2021年以来,共审结环境资源案件457件。坚持最严环境保护司法理念,依法审理了一批非法捕捞水产品、非法采矿、失火案件,探索构建“生态司法+绿色矫正”新机制,以“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等方式让“破坏者”变成“修复者”,实现生态修复及社会治理的有机融合。2023年联合检察院等部门共同监督非法捕捞水产品一案的三名被告人增殖放流黄姑鱼鱼苗65万余尾,修复被损害的海洋水生生物资源。
二是推行“法庭+服务站”共建模式,守护红色根脉。找准优秀传统文化与司法审判的连接点,探索环境资源保护与红色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在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的基础上,在红色堡垒村下石硼、潮汐湖湿地公园、大乳山风景度假区、南泓北村牡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挂牌成立4个环境资源保护(巡回)服务站,以点代面,实现辖区红色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园区、生态产业园区诉讼服务、纠纷化解、法治宣传一体推进,为红色历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更多法治支撑。2023年以来,开展法治宣传10余次,环资民事案件调撤率达69.14%,共建模式效果初显。
三是强化“审理+治理”齐头并进,延伸蓝色服务。立足辖区供用热力合同纠纷案件高发问题,对相关案件进行专题调研,建议市政府从根本上加强供暖保障,邀请最高人民法院环资审判庭领导现场调研、指导,为项目顺利投运提供有力法律支撑。2023年11月25日,全国首例跨行政区域合作的“乳山引入海阳核能供暖项目”成功投运。发挥府院联动,积极参与海岸带修复整治,对项目涉及的生态环境风险,通过法律指导等方式提前介入,助力滨海新区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
四是构建“生态+产业”服务格局,推进金色共享。聚焦地理标志乳山牡蛎的生态固碳功能,立足环资审判职能,服务保障牡蛎全产业链发展。聚焦聚力建设牡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规范牡蛎交易市场秩序、保护“乳山牡蛎”品牌等重点工作,主动作为,靠前配合开展风险防控,诉前妥处示范区建设用地纠纷5起,有效推进示范区用地进程,助推释放特色产业经济效能。研究出台服务保障牡蛎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与牡蛎行业协会搭建动态联动平台,指导规范《牡蛎合同购销样本》,相关做法作为能动司法典型案例被写入省高院相关报告之中,并被山东省电视台报道。
编写人:杨小静
报:威海中院、市委、市人大、市政法委
送: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公室
发:本院各领导、各部门、存档
版权所有:乳山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乳山市胜利街46号 电话:0631-6870666 邮编:264500